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现在本科的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毕业论文的时间分配和学生的大学院考试、考试公开、就职等时间的冲突,实际执笔时间太短了。动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策建议从大学3年级开始设置“专业讨论课”,确保教师和学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时间,改革学业的综合评价系统。
年学位制度实施以来,提交毕业论文,通过毕业答辩,成为所有本科毕业生必须要做的课题。写毕业论文有“为了培养人而促进学习”的目的,但现实中论文的质量急剧下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从发生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法。1理由是分析现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首先,时间安排不合理。董爱文(2015)指出论文执笔时间过于匆忙,将于一年级或二年级之间开始。
李雁、胡锡高(2016)认为应该提前到大学三年级的下一个学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呢?毕业论文的制作从每年的11月开始,但是从9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研究生考试,考试公开和就职集中期间,所以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写论文的时间只有1个。一个半月左右,时间很短,所以老师不能进行系统性的指导。但是,学校和教师面临着毕业率的指标和就业率的指标等各种各样的评价压力,结果只能敷衍了事。因此,每年的5月,对高中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痛苦。接下来是非硬度指导时间的安排。
李东晖、申聪、戴小鹏(2018)提出双指导教官制,但教师和学生何时见面没有严格的规定的话,这个制度似乎也是虚构的。孙翠英(2018)指出,中国2009年引入的领导制度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安排了固定的授课时间,没有形成真正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利用现代的通信方式进行指导和交流。但是,这种效果与直接交流是无法比拟的,很多语言以外的信息是无法传达的。为什么固定授课是教师和学生保证充分交流的必要条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除了上课外还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研究完成一定量的科研任务,也要照顾自己的家庭,因此,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自发地找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很多独生子从小就被大人们精心呵护,缺乏孩子之间的独立互动和交流,加上电脑、手机这种现代通信工具的发展,使他们逐渐不善交流形成了性格。因此,现在积极寻找教师问题的学生也很少见。在极端的情况下,在毕业的时候,可能有学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论文指导老师。最后,评价形式单一。
赫连志巍先生(2007)指出,毕业论文中有很多资料的积累、主题的空疏、理解的浅薄等问题。侯庭平(2017)认为学生不是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而是应该学习思考。
是为什么?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形式单一。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适合以毕业论文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所以没有踏过校门的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非常浅。这种情况下写的毕业论文自然会表现出语言的积累、内容的广度、理解的浅薄等。
另外,对大学生今后的研究也有不好的指导效果。2对策是教师指导学生论文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只有确保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时间,才能达到传授的目的。
目前中国的评估系统过于重视结果而不是过程。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观点来看,我们应该重视过程。首先,我建议大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专业研讨会”。
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所以三年级是最合适的时间。这个“专业研讨课”设置了固定的课程,通过三年级和四年级,有足够的时间。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理解,学习和研究某个现象、主题和研究内容。
二年级的第二学期“专业研讨课”的担当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要求以及编制限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并根据老师的选择要求提出申请。担当教师根据申请文件选择学生。一旦选择就无法更改。这样一来,学生写毕业论文时,不仅能选择题目,而且为了选择主题的目的,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可以得到更多学生的青睐。
最后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谢风燕(2017)介绍了美国大学的顶尖课程,其评价方式有论文、调查报告书、材料集、标准化考试等各种类型。
我国可以借鉴其优点采用重视过程和结果的方式,对不同学科、专业、学生采用不同的最终学业评价方法,可以是学业的综合评价考试,毕业论文或其他学校的认可的形式。改变学生的学校让学生学习什么?我想学什么?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培养诚实守信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