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
今天和大提琴界的两个世界著名的演奏家及教育家正在闲聊,碰巧有个大提琴学生问了一个问题于是引发了我们的讨论:
学生:我以前本科的老师说我应该不停的练习左手,于是我很专注不断的练习,为什么感觉我的曲子听起来还是拉不好?
我们答道:或许你太关注你的表面技术了,不要过度的关注,试着换一个看待问题的角度。
学生:我的老师说,拉好琴是1%的天赋加99%的汗水,所以我每天练好几个小时……
这个简短的对话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音乐世界里真的需要99%的汗水和那么一丁点1%的天赋?
毫无疑问,努力练琴是必须的,甚至是根本不必要拿出来提的,但是人们习惯过度放大了它的地位,就像吃饭是必须的,任何人都知道,没有必要再去强调每天必须吃三顿饭一样,任何一个学生任何一个演奏家都需要有努力的自觉性,因此在是否努力练琴这个方面上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可比较和探讨的,这是人人都能够,甚至应该做的。
如果努力练琴这点先忽略不计不做过多探讨,难道只有天赋才能决定我们是否优秀吗?除了天赋之外还有什么能力可以让我们出类拔萃呢?我们针对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展开了的非常精彩的讨论。
如果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学习音乐的,或者是琴童的家长们,不妨一起来思考这个有趣的问题。
和两个教授讨论过后我们心中都已经有了答案,我回家给10岁的学生上课,也向我的学生问了同样的问题:如果这句话里的“汗水”去掉,你觉得还有什么可以让你把琴拉得更好?或者一个人除了天赋和努力之外还需要具备什么?
学生沉思了大概一分钟,对我说:头脑与直觉!音乐的感觉和品味
如此简单而又深刻的问题和答案,却是很多琴童家长和琴童甚至有些老师所忽略的,学音乐学艺术不仅仅是局限在学技术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表达,文化。能否取得成绩不是因为他付出了汗水,而是在具备一些必备思维能力和品质,有一定天赋的基础上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很多人理解得本末倒置了。
努力练琴很重要,但这个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而是我们进步过程中运用到的一个方法和途径,有多少琴童和家长们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误把途径当作是学习的终点呢?很多人学习音乐的初衷是想要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提高品味,如果一味局限于表面的技术技巧,为了努力而努力,那么又从何熏陶自己,使得自己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呢?今天分享出来请朋友们细细品味。如果在学习练琴的道路上遇到困难,试着灵活一点,换个角度看问题,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