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循环法的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学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本科教育水平,本文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毕业设计的组织和管理业务,使用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标准化,实现毕业设计质量的连续提高。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育质量、PDCA循环法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战略地位。这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所有工作的根本标准进行验证。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中最后的实践性教育的一环,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步骤。
这个过程可以强化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全面、系统、严格地提高个人技术和基本能力[1]。另外,毕业设计(论文)与个人的进一步学术研究和工作有关,其他大学和雇佣单位对毕业生的品质和学校教育水平的认知是认证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2-4]。因此,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毕业设计的抄袭、流程化、管理困难等问题严重,大部分学生没有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应有的训练。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毕业设计阶段,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测系统,开展有效的管理模式。一、PDCA循环法的控制思想PDCA循环法是美国的休哈特博士在贝尔实验室提出的,日本后由戴明博士普及应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是通过“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循环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并得到了解决将没有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反复进行。启动运行将使监视指标的阶梯式上升,带来质的飞跃[5]。
PDCA循环法分为以下8个步骤。二、PDCA循环法将毕业设计应用于PDCA循环法管理程序,应用于毕业设计。
1.P(Plan)阶段——计划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基于多年来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分析,制定改进的措施和方法,确定要达到这些质量管理的目标。负责教育的教务部门制定学校级毕业设计的总体纲要,从管理部门的职责、指导教师、学生、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规定,形成流程管理手册、奖惩实施细则等规范的管理文件,对指导教师对学生有被拘束的根据,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整体认识。
同时,学院、学部根据自己的学科特征制定时间安排表,明确各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工作和注意事项,容易在毕业设计前、中、后期开展检查、分析、反馈工作。在指导教师制定毕业设计主题时,必须与生产实际联系,主题深度和广度适宜,有利于完成学生的发展和设计。2.D(Do)阶段——执行阶段。
这个阶段计划在毕业设计中实施,实现计划内容。在这个阶段,控制实际情况和计划内容是否吻合,使计划与实际相符是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的重点。学院、学部、指导教师到学生根据计划要求制定的目标、准则和操作规程组织毕业设计,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的计划。
.C(Check)阶段——检查阶段。在这个阶段,将实际的工作结果和计划内容进行比较,通过检查确认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找出问题。
这个阶段可以总结执行阶段完成的工作,对各级部门的执行情况有督促效果。学校二级管理人员、监督专家在毕业设计中,对院、系、指导教师、学生的执行情况进行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后期检查(毕业答辩、答辩后),可以临时开展特别检查,面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有效措施指导教师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进行了警告,对不认真、有重大问题的学生按照进度完成工作和设计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改善措施,如果拒绝纠正,作为毕业答辩的重点考察对象或直接的毕业设计应该取消资格。
.A阶段——处理阶段。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最后一部分,并且可以通过反馈来提高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
这个阶段通过全面详细总结实施PDCA管理法的本次毕业设计情况,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精炼、强化好的经验方法,制定标准。针对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寻找原因,寻求解决办法,补充修订方案,为下一个毕业设计工作提供参考,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阶梯式,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如上所述,PDCA管理手段是一种科学方法,循环管理的四个阶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
坚持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全过程中持续改进的理念,使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活动始终按照PDCA循环方式持续运行,构建上上下下、循环迭代、全过程、持续改善和敏感的质量提升机制,有效提高毕业设计各阶段的质量的保证,可以持续提高。